作品總覽 視|覺|憶|述 [迴] - I See, We Are, You Mean, They Say (右堆 | 美濃文創中心) 以攝影家劉安明拍攝2張照片為創作發想,影像六角空間的內圈為向心力放置影像「阿婆」,外圈為離心力則放置影像「老頭家」,在視線交錯各不重疊的「家庭合照」,以及照片中人物以雕塑姿態各自出走於攝影記憶,成為當下在場敘述與回憶的契機。 亍田踔蕪 [舞] - Weeding Dance (後堆 | 六堆園區田園地景區) 攝影家劉安明、李秀雲拍攝南部客庄婦女們相連成排在水田中,奮力用腳把雜草踩入泥中,過程中,前傾後仰失去重心時,彼此扶持牽引動態平衡,形成宛若一幀除草舞的特殊景象,手牽手結伴踔田,是為連結,卻也產生牽絆,憑藉互相扶持的信心,找到了平衡的律動。 千葉萬羽 [衣] - 1001 Follos & Quills (後堆 | 六堆園區菸樓) 本展件嘗試跨越不同媒介材質的轉化變形來發掘並再現攝影的深層意涵,想像客家婦女勤儉持家之外的內心世界,使用不同纖維做成立體攝影雕塑,突顯織物質感來連結並表達影中人說不出的情感。 盍不客器 [器] - De-tooling Defenestration (左堆 | 佳冬蕭屋伙房旁) 以攝影家劉安明拍攝之環繞著母女的窗戶照片為藍本,建構以窗戶構造而成的建築結構,並將攝影家林慶雲拍攝的系列照片散置窗框,以孔子所言「君子不器」為惕勵,不要被生活所需的工具器皿限制了專業興趣領域,更不要被環境侷限了想像與創造力。 凝視壺中 [凝] - Foaming Catenoid (中堆 | 竹田驛園) 以攝影家李秀雲作品「鑿井」為藍本,風格化形塑後,成為象徵「陸上行舟」的裝置雕塑,除了意象直接指涉葉慈詩篇「航向拜占庭」來凸顯客家文化尊古敬天的特質,並賦予新的觀景經驗與生命。 觀自顏表 [觀] - Through Face Blocks, Reflectingly (後堆 | 內埔昌黎祠前廣場) 在不同時空的組合下,形成不同的價值體驗,離開自我的設限,藉由外部文化的視線,來觀察所處環境的價值判斷系統,更能幫助理解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作品使用攝影家李秀雲、劉安明的作品,為族群交流開啟對話。 傘立方舟 [舟] - Umbra Cubic Ark (先鋒堆 | 萬巒萬金聖母聖殿) 「傘立成方,蔭渡如舟,跨越藩籬」,傘立的地方,表現主義的空間與地方、拼貼連結攝影空間, 傘=庇蔭=母親,不分宗教與種族,用愛庇蔭人類。以傘形成的空間,是界線區隔不同空間,也能重新定義空間。 憬闌赴目 [闌] - Photo WarpAge (前堆 | 長治火燒庄忠勇碑旁) 以透明材質運用光柵原理,呈現2~3張老照片並相互連結,讓照片因光柵效果產生人物律動的視覺效果。 返景復照 [干] - Imago of Penelope's Loom (右堆 | 美濃東門樓) 以攝影家黃勝沐及美濃籍攝影家黃東明所拍攝之美濃地景與東門樓老照片拚貼出心中的東門樓與佇立之永安街尾的東門樓古今呼應。